今年以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始終堅持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立足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全力整改考核評估反饋問題,在“特色引領”和“補短強弱”兩方面綜合施策,推進有效銜接工作走深走實,記者就此采訪了海西州都蘭縣委書記劉貴堯。
記者:請您結合實際談談,面對考核評估反饋問題整改這份政治“答卷”,都蘭縣在抓好問題整改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劉貴堯:都蘭縣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根據整改工作需要,成立9個專項小組,由29名縣級領導分別包聯8個鄉鎮,確保了組織領導有力。同時,堅持舉一反三、標本兼治,主動全面認領存在的問題,聚焦34條認領反饋問題,制定132條整改措施,逐項明確整改標準、時限和要求,堅持落實“日報告、周調度、月通報”機制,著力在問題整改和機制建設上雙向發力,有效推動“當下改”和“長久立”相結合,形成“全鏈條壓實責任、全方位查補漏洞、全過程跟進監督、全周期完善制度”的工作機制,扎實推進問題整改工作。目前,我縣認領的34條問題,已全部整改完成。
記者:請您談談整改工作開展以來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工作成績。
劉貴堯:今年以來,都蘭縣緊盯“兩個高于”的目標,堅持特色引領,將“動態監測”和“服務保障”作為有效銜接各項工作的底線工程,有力推進各項工作。一方面,圍繞構建現代化農牧業產業體系,持續推動發展“枸杞、藜麥、青稞、牦牛、藏羊”五大特色產業,依托都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和都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兩大園區”,積極引進農牧業龍頭企業,拓展發展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推動農牧產業全鏈條升級,都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特色農產品展示交易中心建成投運,并按照“六個統一”的原則,積極構建“規?;?、集約化、產業化、品牌化”的枸杞產業發展體系。同時,大力發展國道經濟,先后打造了5個一體多能的“多元化”國道經濟帶產業,持續拓寬農牧民群眾增收渠道。今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增速全州第一;另一方面,健全完善防返貧“3445”排查監測工作機制,推動“自主申報”和“全面排查”雙管齊下,在全縣推廣使用易返貧致貧戶自主申報“一碼通”,年內完成6次全覆蓋防返貧監測排查,排查全縣14094戶53557人,累計納入監測戶17戶57人,努力實現了“應納盡納,應幫盡幫”。同時,強化服務保障工作,加強教育幫扶力度,落實資助資金929萬元,受益學生達11287人次,各學段脫貧家庭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受資助覆蓋率達100%。加強健康幫扶工作,全面推行縣域內參保人員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組建24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慢病簽約、低保戶簽約和履約率均達100%。加強住房安全工作,2023年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141戶。加強飲水安全保障工作,全縣水質監測均符合飲水安全標準,農牧區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0%,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全力推進問題廁所整改,組織召開整改工作現場觀摩推進會,4309座問題廁所中,128座問題戶廁納入“十四五”規劃統籌整改,其余4181座已全部完成整改。
記者:請您談談下一步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思路和打算。
劉貴堯:下一步,我們將以更高品質推動產業“四地”建設,突出枸杞、藜麥、青稞、牦牛、藏羊五大特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國道經濟”,持續以“八個堅持”為工作原則,強化補齊鄉村建設短板,以“積分制”“清單制”為抓手,持續創新鄉村治理模式。同時,以強有力的措施將所有問題面對面、點對點精準整改銷號,確保各類問題全面清零、短板弱項全面補齊、質量水平全面提升。全面開展“百日攻堅行動”,以更加精準的舉措、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嚴格的標準,補短板、強弱項、固根基、防風險,推動全縣有效銜接工作提質增效、再上臺階,堅決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