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把抓好考核評估反饋問題整改落實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全市上下切實扛起政治責任,準確把握工作重點,精準掌握相關政策,全力推進問題整改,就此,記者采訪了海西州委常委、格爾木市委書記趙冬。
記者:請您結合實際談談格爾木市落實省委“一書一單一承諾”要求,在深入查擺問題,扎實開展整改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趙冬:格爾木市嚴格按照省委“一書一單一承諾”要求,抓緊抓實整改工作。一是確保整改力量到位,及時成立領導小組,抽調精干力量組建工作專班,33名市級領導牽頭聯點44個行政村和所有脫貧監測群眾,擇優輪換駐村干部57名;二是確保整改舉措到位,主動認領4個層級37條問題,制定整改措施127條,從嚴從細將整改責任落實到崗、明確到人、時限到月,建立“一案一檔”管理制度;三是確保整改銷號到位,實行“清單+閉環”掛圖作戰,建立周報告、半月調度、月通報和包保、督辦、銷號機制,爭取做到按時銷號、不留尾巴。目前,已整改銷號35條問題,正在全力整改2條。
記者:整改工作開展后取得了哪些成效和經驗?
趙冬:格爾木市從嚴抓實7項重點工作,促進問題整改全面提質增效。一是聚焦重點促增收。從經營、工資、轉移、財產四個方面入手,制定農牧民增收措施16條。今年上半年,全市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349元,脫貧監測群眾前三季度人均純收入達18005元,分別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984元、5963元;二是兜牢底線抓監測。持續完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一本通”手冊,常態化開展風險排查,點對點為12戶37名監測群眾提供了教育醫療等幫扶措施;三是發掘特色強產業。大格勒鄉“杞紅家宴”、紅柳村農家餐飲旅游、唐古拉山鎮藏家特色產品銷售基地等產業項目落地運營。首家“供銷社+專業合作社”模式農產品直營店開業。有機枸杞產品出口連續11年全省第一,年內實現鄉村旅游收入844萬元;四是拓寬渠道擴就業。成功舉辦全省“枸杞采摘”勞務對接洽談會,與溫州市建立長效勞務協作機制,年內實現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5500余人次、脫貧勞動力就業367名。認定幫扶車間(工坊)9家,帶動就業26人;五是規范項目提效益。實行銜接資金項目全過程績效管理,爭取到位銜接資金1.23億元,中央資金產業項目占比62.5%。提前謀劃儲備2024年銜接資金項目50個,總投資2.6億元;六是補齊短板夯基礎。完成44個村鄉村建設和村莊評估,年內實施污水管網建設、道路改造、電網鞏固提升等鄉村基礎設施項目14個,行政村道路通村率、水質達標率、寬帶接入率均為100%,3個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建設穩步推進;七是打通堵點優治理。積極推廣積分制、清單制,開展村規民約修訂自查,建立紅白事、彩禮報備制度,行政村社會治理中心掛牌率達100%,矛盾糾紛化解率達98%,形成“一巷八戶長”等鄉村治理典型經驗。
記者:請您談談下一步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思路和打算。
趙冬: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州工作要求,緊抓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等有利契機,縱深推進“百日攻堅行動”,聚焦特色產業提質增效、防返貧預警監測幫扶、銜接資金及資產確權管理、綜合試點村打造、鄉村建設和治理、人才培育和隊伍培優等重點工作,著力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堅決打贏打好翻身仗,持續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再上新臺階、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