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人民政府網站  |  省委  |  省人大  |  省政府  |  省政協
    您的位置: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  政務公開  /  新聞動態  /  青海要聞

    【記者微觀察】“協同推廣”新模式 助力青稞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羅珺    發布時間:2023-11-16 07:37    編輯:管理員         

    專家在田間測產。

      2023年仲秋之際,“青稞產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項目組邀請相關專家組成田間測產組,對青海省貴南草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二分公司種植的昆侖16號千畝示范方進行田間測產。

      在聽取項目組匯報示范方建設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專家組根據農業農村部《全國糧油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測產驗收辦法》進行了測產。經現場實收實測,青稞高產創建示范方在實施過程中選用了高產優質品種及精量播種、輕簡化、機械化栽培等技術,實現了青稞大面積300公斤高產。

      測產形成的優秀數據,得益于“兩地一站一體”協同技術推廣模式,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構建青稞科研基地和示范基地,科研單位和推廣單位共同構建一體化技術推廣模式,以提升青稞產業高質量發展。

      “‘協同推廣’指的是科研單位和推廣部門協同合作,由推廣部門把科研單位研發出來的成果推廣落實到生產當中去。在推廣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技術熟化程度不夠等等,科研單位就要協助推廣部門解決這些技術問題,這就是‘協同推廣’的意義,其核心在于協同。”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作物所所長吳昆侖介紹說。

      從推廣部門來看,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模式,是農業技術推廣手段從單一的依托推廣體系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傳輸轉向多方協作推廣的一次創新,構建成上下貫通、橫向聯合、優勢互補的新型農技推廣服務新機制。“如今,通過‘兩地一站一體’協同推廣新模式的示范與應用,科研與推廣優勢得到整合互補,促進了科研成果在生產中快速轉化與應用。”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協同項目負責人王生說道。

      “‘協同推廣’首先要把推廣的內容定好,可以是品種、栽培技術等,要滿足推廣地區的生產需要,有針對性,能夠解決目前生產當中面臨的問題。其次是和各推廣部門聯合起來對接技術成果的用戶,可以是企業、農戶等,最后把成果以建設示范田這種性質進行示范和推廣。這樣結合起來,對成果的示范推廣轉化率幫助很大,這是機制上的一種創新。”吳昆侖說。

      此次的“青稞產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項目,是由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和青海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聯合省內外大麥青稞種植技術力量,利用一年時間初步構建“科研試驗基地+示范展示基地+技術推廣站+經營主體”的技術協同推廣體系,在貴南草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試驗示范基地協同開展青稞抗旱溝播保墑技術、青稞新品種昆侖16號及其配套的豐產栽培技術示范推廣,建立示范和試驗基地2個,示范面積267公頃以上。進一步提升旱作條件下青稞水分利用效率,青稞出苗率和畝穗數,確保青稞高產并增加青稞良種昆侖16號的供給能力。

      通過項目實施,青稞平均畝產提高5%以上,輻射帶動了青稞新品種昆侖16號及青稞抗旱溝播保墑技術在生產中的推廣應用。通過協同推廣工作開展,為全省青稞產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目前來看,昆侖16號品種和栽培技術都是可以的,但是配套技術還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我們逐步去攻克?,F在,生產發展形勢比較快,推廣品種和技術要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接下來,包括一些加工用的品種,比如黑青稞等,都是示范的重點。”吳昆侖談道。